進入四季度,多地開始全力沖刺全年經濟發展目標,以投資項目為抓手,一方面搶抓四季度施工黃金期,密集推進和擴容重點投資項目;另一方面,以“十四五”規劃編制為契機,開始謀劃一批重大項目投資,啟動明年重點項目的儲備。
記者了解到,“十一”假期前,國家發改委等部門和一些地方已經開始研判三季度經濟形勢,為四季度收官做好準備。業內預計,10月份將迎來重大投資項目的密集開工,也將有更多地方緊鑼密鼓啟動下一階段的投資項目儲備。
央地密集開會摸底研判形勢
9月下旬,國家發改委黨組成員、副主任寧吉喆接連主持召開了部分省(市)經濟形勢座談會、經濟形勢分析專家座談會,圍繞當前經濟形勢特點與走勢、面臨的問題及政策建議,與地方發改委負責同志進行交流,就前三季度經濟形勢及年內政策建議、2021年經濟工作思路聽取有關專家的意見建議。
地方層面,投資成為多地穩經濟的重中之重。近期多地召開投資項目運行相關會議,在總結前三季度投資進度的同時,為做好四季度經濟運行與固定投資工作做出部署。
云南省發改委9月30日召開全省投資項目運行調度視頻會議,會議強調完成年度投資目標任務,并指出要研究解決當前項目推進各環節的具體困難和問題。既要支撐好今年的任務目標,也要謀劃一批新項目為明年一季度乃至全年投資做好準備。
安徽省發改委有關負責人9月29日在合肥市督導抓項目穩投資增動能工作,了解合肥市實施穩投資工作掛圖作戰情況、推進穩投資補短板月度措施清單情況、落實《穩投資工作方案》情況,并會同市相關部門梳理摸排問題,積極幫助協調解決,推動奮力完成抓項目穩投資增動能目標任務。
“面對今年特殊形勢,完成全年目標任務壓力不輕。”山東省發改委主任周連華日前接受媒體采訪時指出,發展改革部門應該突出項目支撐,精準發力、靶向施策,集中增強投資拉動力。據介紹,山東緊扣12121個重點項目,加大協調調度力度,及時幫助解決項目建設中的困難問題,已開工的要加快建設進度,形成實物工作量,并確保擬開工項目年內全部開工。
重大項目投資提速擴容
在多方推動下,地方重大項目投資接連迎來提速擴容,為當前經濟運行延續向好態勢進一步筑牢基礎。同時,謀劃重大項目投資“十四五”規劃,啟動明年重點項目的儲備。
日前,成都市9月現代服務業暨文旅產業重大項目集中開工儀式舉行。9月成都實現新開工服務業項目35個,總投資462.4億元,2020年計劃投資44.8億元;投資10億元以上重大項目12個。
安徽省增強高質量發展動能暨全省貫徹“六穩”重大項目集中開工現場推進會9月26日舉行,全省16個市共集中開工重大項目220個,總投資1688.39億元,涉及戰略性新興產業、傳統產業升級改造等12個行業領域。
還有一些地方擴容了重點投資項目。日前,浙江省2020年重點建設項目調整名單正式印發。此次調整,共增補147個項目為浙江省重點建設項目,總投資5496億元,年度計劃投資464億元,包括農水、交通、郵電、能源、社會發展等項目,突出穩投資、補短板、增動能。
立足長遠,提早謀劃,推進當前項目的同時,多地也在積極謀劃儲備明年重點項目,為“十四五”良好開局提供堅實支撐。例如,山東省正抓緊出臺“新基建”三年行動方案,圍繞5G、人工智能、物聯網等領域,謀劃儲備重點項目。武漢市等地也正在謀劃重大項目投資“十四五”規劃,進一步以高質量投資推動高質量發展。
“地方密集加快推進重大投資項目,旨在通過充分發揮穩投資作用,推動重大項目作為促轉型的重要手段,補充短板領域,培育新的增長動能。”中國銀行研究員范若瀅對記者表示。這些項目開工,預計為完成全年投資目標任務奠定堅實基礎,同時也為明年積蓄發展動能,保持投資增長后勁。
投資回穩向好態勢有望延續
今年以來,隨著各項政策措施持續顯效發力,重大項目建設加快恢復,我國投資增速逐月回升向好,連續5個月保持正增長。“隨著中央預算內投資、專項債券、抗疫特別國債等資金陸續下達,項目開工和資金到位情況持續好轉,投資有望延續回穩向好的總體態勢。”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孟瑋日前表示。
孟瑋指出,下一步,國家發改委將會同有關方面繼續堅持資金、土地等要素跟著項目走的原則,進一步發揮好投資關鍵作用。具體舉措包括:聚焦“兩新一重”領域擴大有效投資;圍繞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切實用好資金;組織做好2021年中央預算內投資計劃編制工作,及早謀劃做好明年專項債券項目準備工作;更加注重調動民間投資積極性等。
業內預計,10月份將迎來重大投資項目的密集開工,也將有更多地方緊鑼密鼓啟動下一階段的投資項目儲備。
從數據來看,不少地方投資數據轉正向好,重大項目功不可沒。預計未來基建投資有望進一步加快增長,成為拉動投資增長的重要引擎,投資形勢將進一步好轉。立足長遠的重大項目謀劃,建議前瞻性布局高科技、新興產業領域。同時,高度重視補短板、強弱項領域,引導資金向這些領域的項目傾斜。
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副研究員蔣震表示,圍繞城鎮化、優化空間布局結構方面的投資空間廣闊,投資項目以及資金等要素,都應該匹配人的流動,跟著人走。要建立更相適應、更相匹配的機制,優化調整相應的項目儲備、資源分布。此外,各地要根據不同地區的特色來儲備特色項目,同時建立更好的提升投資效率、降低風險的機制。
(孫韶華)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