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廣東省惠東縣東80公里處,溝壑幽深、層巒疊嶂、山崖圍合、云霧繚繞,偏遠閉塞之處,就是客家山村——橫坑村。
此前,因為地處偏頗,橫坑村長期處于“世外桃源”與“窮鄉僻壤”矛盾之中。
改革開放之初,橫坑村非常窮苦,山高林密,偏僻閉塞,水田稀薄,百姓溫飽都難以解決。
2016年以來,惠東縣委縣政府全力開展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攻堅戰,通過“協會+企業+合作社+農戶”模式,吸引了越來越多包含精準貧困戶在內的村民加入其中。目前,惠東縣全縣茶葉種植面積由8000畝發展至3萬多畝,從白盆珠、多祝、安墩擴展到高譚、寶口、馬山、梁化,帶動農戶超過3000戶,年總產值約3億元,每年平均為農戶增收超過3000元,全縣茶農走上了一條小康致富之路。
現如今的橫坑村,已成“茶海之鄉”,面貌煥然一新,瀑布聲遠遠傳來,漸近漸響;山間溪水淙淙,鳥語花香;山腰山腳茶園交錯,茶綠誘人;鳥瞰橫坑全貌,屋舍相連,茶田層層,生活富足。
如果說橫坑村是惠東縣脫貧致富的縮影,那么賴秀云便是橫坑村茶農中脫貧致富的一個代表。
賴秀云,70年代初她在這座小山村出生,在她幼時的記憶中,生計難以為繼,貧窮是普遍的現象。雖然家家戶戶都有在菜園邊、田埂山腳種植茶樹的傳統,攤青、殺青、炒清,全靠手工炒作,一年辛苦下來茶葉收成才幾斤、十幾斤,不過就這些他們平常都舍不得喝的茶葉,在80年代的時候一斤都可以賣到十幾塊錢,是當時家里主要的經濟來源,可以從海陸豐集市兌換油鹽、糧食,但是依然難以改變小山村貧窮落后的囧狀。
2013年的一天,從事了家具行業30多年的賴秀云,回到家鄉橫坑村,彼時,村里顯得有些冷清,只剩下了10多戶人家,大片耕地荒蕪、茶園也長滿了野草。這幾年,隨著交通條件的改善,橫坑村中的大部分村民已經走出大山,到附近的縣市生活,橫坑村顯得有些破敗,逐漸老去的橫坑村,只留下同樣老去的老人在堅守故園。
也在那幾天,賴秀云重新認識了橫坑茶,真正了解到橫坑茶的歷史。在明朝萬歷年間,賴氏先祖開始從梅縣、五華一帶遷居至橫坑開荒居住,并帶來了祖傳的茶葉種植方式,從那時算起,白盆珠橫坑茶已有400年歷史。因橫坑村所處的地理環境極利于茶葉生長,且茶葉品質相當優質,到了晚清時期,茶葉又隨下南洋的華僑,作為家鄉特產遠渡重洋至東南亞地區,甚至還到達了美國。小小的茶葉成為了溝通海內外華人華僑感情的信物,成為了國與國之間的紐帶,為傳播中國的茶文化、提升商業貿易往來作出了貢獻。
作為在“茶海之鄉”成長起來的橫坑人,也就從 2013年開始,賴秀云在自有茶園的基礎上又承租山地種植茶葉,逐步將茶園面積擴展到500畝,克服了山林開墾、交通運輸、茶蟲、野生動物踐踏等重重困難,慢慢地,原來只出現在愛茶之人茶臺上的橫坑茶,重新出現在惠州的街頭巷尾,400多年歷史的橫坑茶重新回歸大眾視野。
2015年11月,在廣東省十大品牌宣傳調研推廣活動中,橫坑茶以味甘、清香、耐泡地道等特點獲得專家一致認可,被榮選為 “廣東省茶葉十大品牌”。隨著橫坑茶本土品牌的崛起、茶葉種植面積的不斷擴大,橫坑茶園成了惠東當地頗具規模的典范茶園,賴秀云的茶園堅持人工采摘,精心選采一芽兩葉,日常采摘的村民超過70名,每人每天收入超過200元,采下一葉嫩茶牙,便多了一份子收入,抽走了一份子窮根。橫坑茶不僅解決了家門口就業問題、提高了收入,還煥發了村子的活力,村民回來了、村里熱鬧了,橫坑茶能幫扶貧周邊村落經濟與就業,真正讓村民感受到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真諦。
2016年以來,惠東縣委縣政府全力開展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攻堅戰,制訂了《關于新時期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三年攻堅實施意見》,明確目標任務和工作措施,圍繞抓好資產收益脫貧實現“村村有物業”、創新就業模式脫貧實現“戶戶有就業”、推動多渠道增收脫貧實現“人人有收入”等三項中心工作,成效明顯。
2018年6月,賴秀云被推選為惠東縣茶葉行業協會會長,對她來說,這是大家的鼓勵,也是責任。自茶葉行業協會成立以來,協會多次開展有關茶樹栽培、制茶技術、宣傳推廣等方面培訓及座談會,積極組織會員對外學習參觀活動,通過參觀、走訪會員企業等形式,及時了解茶企需求,加強聯動,提高會員對茶業發展思路方面的認識,不斷幫助惠東茶走出惠東、走向全國。同時,通過“協會+企業+合作社+農戶”模式,吸引了越來越多包含精準貧困戶在內的村民加入其中。
截至2020年6月,全縣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19838人,脫貧率達96.46%,16個省定貧困村全部出列。
今天的橫坑村,瀑布轟鳴、溪水淙淙、鳥鳴處處,聲聲入耳;茶園綠意、鮮花滿山、屋舍相連,憬然赴目。嫩綠的茶芽被采摘后制成甘甜香醇的茶品,客家故鄉的山山水水早已融進了茶湯里,長進了茶魂里,這一抹綠,便是家鄉的味道。
哪里有陽光,哪里就有客家人;哪里有一片土壤,客家人就在哪里聚族而居,艱苦創業,繁衍后代。在黨的偉大領導下,客家人以輾轉千里、一以貫之的堅毅果敢,以篳路藍縷、不忘初心的勤勞質樸,不斷走出山高溝深的山區,在時代浪潮中奮勇搏擊,實現越來越小康的生活;又不斷回到綠水青山的山區,帶領更多的人奔赴小康,讓越來越多人深深感觸到,綠水青山變為金山銀山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王富亮)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