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 王海霞 通訊員 陳飛) 紅墻黃瓦、檐角飛翹,北京中軸線上蘊藏著豐富多元的文化古韻。作為織補街區風貌且內部具備現代化功能的新中式建筑,位于北京市西城區地安門外大街158號的中建三局北京北海醫院和東天意市場降層項目(下稱北海項目)正加速煥發新顏,項目建成后將助力北京中軸線申遺工作,豐富中軸線文化。
北海項目原址為北京友誼時裝廠廠房,2020年,為響應《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和中軸線申遺要求,項目樓體拆除工作于當年完成;2022年10月1日,《北京中軸線文化遺產保護條例》正式實施;2022年10月29日,北海項目保護更新工程正式開工。在一系列體制機制逐步完善健全下,北京中軸線的保護傳承有據可依、有序推進。
“項目正在進行土護降和電纜轉移施工,目前,支護樁完成100%、旋噴樁完成100%、鋼支撐安裝完成100%、冠梁完成100%、擋土墻完成100%、錨桿完成100%、土方開挖完成85%、北區及東側二步臺驗槽完成。”2022年來到北海項目擔任項目經理后,李張鵬帶領中建三局北海項目員工“爭先”建設中軸線文化地標工程。
“爭先”文化是中建三局職業化團隊建設的內涵之一。北海項目通過文化引領,推動職業化精神落地深植,精準培養“知源、知變、知思、知責、知果”的“五知”團隊。李張鵬以身作則、積極發揮傳幫帶作用,始終將黨員示范引領,凝聚紅色力量的理念放在心中,并組織帶領項目團隊多次開展志愿服務活。為了從思想上讓黨員“愿意學”,項目部還組織了仿古工藝的學習活動,讓建設學習型黨支部,爭當知識型員工落到實處。
“今后將更加嚴格要求自己,牢記‘知敬畏、存戒懼、守底線’的廉潔奉公原則,始終保持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為居民創造一個具有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精品工程。” 在首都博物館舉行的5月主題黨日活動上,黨員趙立志深受感觸。
北海項目“五知”團隊的打造,也是中建三局集團公司職業化人才隊伍建設的縮影。2022年,中建三局集團公司發布《中建三局職業化團隊建設行動方案》,圍繞職業精神培育、職業技能提升、職業行為養成的重點任務,持續打造一流職業化團隊,為央企一流職業化團隊建設貢獻新成果、探索新路徑。
李張鵬介紹,根據《中建三局員工職業化行為提升計劃表》,圍繞職業化行為準則的32條具體表現,北海項目部通過“群眾提、自己找、上級點、互相幫”,查擺個人存在的突出問題,并制定改進措施,全面提升職業化素養,規范職業化行為。
為了打造一支思想境界高,工作作風硬,有擔當的高素質專業化項目管理隊伍,項目部完善黨支部、工會、團支組織,規范的組織機構和體系建設讓項目部在2022年總承包分公司“品建之星”先進人物評選活動中,一舉摘得品建先鋒團隊的稱號。此外,項目部還與業主等單位聯合共建,開展了一系列黨建、工會、紀檢及團青工作,以高質量黨建助力項目高質量發展。
據介紹,伴隨著北海項目一流職業化團隊的規范建設,未來這里將成為與中軸線傳統文化相匹配的文創辦公空間,帶動地安門外大街整體空間的保護復興與品質提升。北海項目部將以創先爭優的央企擔當,助力中軸線再現“前朝后市”古都特色韻味。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