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雄安新區發布產業政策“免申即享”工作方案,包含首批54項“免申即享”政策清單。今年一季度,雄安新區集中兌現產業獎補資金3781.4萬元,其中51家企業通過“免申即享”方式獲得獎補資金2495.7萬元,包含數字人民幣兌付獎補資金865.7萬元。
“我們公司是2013年在北京成立的一家科技企業,2019年響應疏解號召落戶雄安新區,2023年搬進雄安新區科創中心中試基地。‘免申即享’政策對企業非常友好,企業無需提交申請直接享受補貼支持。今年初,公司被認定為規模以上企業,并在雄安企業互聯網平臺進行公示,于是我們按照流程填寫了相關信息,等待新區補貼。現在,公司賬戶上已收到雄安新區補貼的10萬元獎勵。”北京普龍科技有限公司銷售總監張珊珊高興地說。
記者了解到,“免申即享”指的是雄安新區通過優化服務和信息共享,實現符合條件的企業和個人免于申報,直接享受優惠政策,獎勵資金直達賬戶。
《雄安新區產業政策“免申即享”工作方案》梳理形成了首批54項“免申即享”政策清單,其中工信領域22項、科技領域6項、商務領域21項、發改領域2項、外貿領域2項、疏解領域1項;并圍繞技術支撐、資金監管、政策更新、智慧便捷構建四大工作體系,支撐和保障“免申即享”落實落地。
首批54項“免申即享”政策清單涵蓋了雄安新區科技企業階梯培育、會展行業發展、外商投資獎勵、高端品牌扶持引進等大類。享受主體覆蓋新區科技企業、專精特新企業、省級科技型中小企業、國家級科技型中小企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上市企業、外資企業、孵化載體等。
“免申即享”本質上是雄安新區全面深化改革、建設服務型政府的具體體現。據介紹,自2023年起,雄安新區改革發展局即以部分產業政策作為試點,探索推進“免申即享”工作,不斷總結、加強合作、持續提升,積累了一定經驗。在此基礎上,聚焦打通產業政策落地“最后一百米”,建立“免申即享”工作機制,通過數據匯聚共享、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輔助,精準匹配企業與政策,實現產業政策資金“免申報、零跑腿、快兌現”,持續營造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高層次的“免申即享”政策環境。
“成就企業就是成就雄安。下一步,雄安新區將通過條件優化、流程簡化等方式,再推出一批‘免申即享’政策清單,并通過提高政策兌現效率,逐項規范并明確‘免申即享’政策兌現的條件、時限、流程,讓企業輕裝上陣、專心發展。”雄安新區改革發展局副局長尚斌說。
“讓每一個經營主體在雄安辦事都感到優質、高效、舒適,更加有力促進各類要素集聚,激發高質量發展的內生動力。”尚斌介紹,雄安新區推動產業政策“免申即享”工作目的是緊緊圍繞“高效辦成一件事和零障礙辦好每一件事”,堅持服務疏解、服務項目、服務企業、服務群眾,創新服務模式,最大限度利企便民。
本次向社會公開發布的首批54項“免申即享”政策清單,是雄安新區優化營商環境領導小組辦公室牽頭梳理的第一批“免申即享”政策。從行業領域看,基本覆蓋了新區產業發展的方方面面,能夠觸達不同類型、不同行業、不同發展階段的企業。
具有智能、可靠、便捷三大特點的雄安新區產業互聯網平臺,是雄安新區管委會著眼產業高質量發展、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來建設的全領域產業服務平臺,是雄安新區數字政府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保障企業享受“免申即享”獎勵資金直達賬戶的重要平臺。該平臺采用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助力雄安新區實現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創新鏈、資金鏈、人才鏈“六鏈融合”。自2021年4月30日上線以來,雄安新區產業互聯網平臺已匯聚新區企業8600多家,上線獎補政策209項,完成各類獎補資金兌現6000余筆,政策兌現1.87億元,上線金融產品99個,成功放款375筆,貸款金額共計16.2億元。
尚斌介紹,下一步,雄安新區除了將推動產業互聯網平臺“免申即享”功能更加簡捷、高效外,還將不斷提高政策兌現效率;實現“系統匹配、企業確認領取”的主動服務模式,精準快速支持企業的發展,讓企業有真真切切的獲得感。
(韓 梅)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