籃球場上、乒乓球桌旁,不少市民揮汗如雨;滑梯、攀巖墻上,小朋友們正在玩耍……7月下旬,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區麗都公園更新改造結束,面向市民開放,這是成都市最新打造的口袋公園。
口袋公園不僅是城市綠地系統的“細胞”,也是市民可進入、可參與、可使用的方便的城市綠色空間。近年來,成都市見縫插綠、因地制宜,已建成600余處口袋公園,為公園綠化活動場地服務半徑覆蓋不足的區域增景添綠。
見縫插綠
微更新帶來幸福感
沿著色彩斑斕的花境和健身步道一路向前,可以看到麗都公園內設有羽毛球場、籃球場、網球場和兒童樂園……各個區域均有不少鍛煉的居民。相關負責人介紹說:“以前老年人比較喜歡來這里散步,為了滿足各個年齡段居民的需求,我們對公園進行了改造。”
改造后的麗都公園變為開放式公園,綠道連通著園內園外。成都市將麗都公園定位為地鐵口、家門口開放的口袋公園,營造可進入、可參與的社區空間,將封閉的公園改造為開放綠地,新建和改建了網球場、乒乓球場、籃球場等。同時,在公園舉辦定向越野活動,打造全齡化參與、時尚智慧的戶外運動場景。改造提升后,麗都公園周末人流量達2萬人次左右。
通過見縫插綠的方式,成都市打造了一個個小而精的空間。那么,如何見縫插綠?在成都二環路走一圈就知道答案。二環路營門口立交橋下,巨大的橋墩被綠色爬山虎包裹起來,仿佛一棵棵高聳的大樹。橋下是精心設計的綠化景觀和微型公園,“門”字景觀雕塑與綠植、橋體和道路一起,構成一座空中花園。
在成都市,見縫插綠不只在橋下,也在街頭轉角處。玉林東路口袋公園有機結合社區游園、廢棄車棚和社區服務中心,打造社區舞臺、共享食堂、兒童讀書角、巷子咖啡屋等生活場景,受到社區居民的歡迎。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多維增綠、設施美化、社區服務功能補充、在地文化植入等模塊化和定制式推廣措施,以微更新提升人民群眾的幸福感。”
因地制宜
根據需求完善功能
“我們還將不斷拓展公園功能,推動休閑體驗豐富化、消費場景多元化,滿足社區居民美好生活需要。”相關負責人說,今年底,麗都公園內將開設新中式茶館、社區老年食堂等。
打造口袋公園前,成都市相關部門開展摸排調研,聽取周邊社區居民意見和建議,充分了解居民對“15分鐘生活圈”建設的需求,包括環境綠化、文教體醫、社會福利服務以及商業配套服務等方面。比如,日月大道綠地空間項目原本計劃建設籃球場,在摸排調研中發現,周邊居民認為籃球場噪聲較大影響休息,因此運營方根據居民建議,將籃球場調整為羽毛球場。
位于成華區府青路三段立交橋下的成華府青運動空間,如今已成為周邊居民健身休閑的好去處,有籃球場、足球場、滑板區、街舞輪滑區、乒乓球場等場地。據了解,該立交橋下的空間多年來是灰色地帶,車輛亂停亂放、交通混亂、雜物亂堆、衛生死角等問題突出。成都市相關部門在充分聽取周邊居民意見的基礎上,組織專業團隊多次實地勘查,分析橋下空間現狀,因地制宜設計制定了成華府青運動空間打造計劃。相關負責人說,未來將在此處植入主題光影秀、網紅智能互動設施等,增強場地的地域性、標示性和智慧性。(蜀 成)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