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雙碳”目標的指引下,中國建筑行業正迎來深刻的轉型。隨著《2024—2025年節能降碳行動方案》的出臺,建筑節能與碳減排成為行業焦點。然而,低碳材料和綠色建筑方案的使用往往伴隨較高的成本,如何在成本可控的前提下實現環保目標,成為全行業面臨的關鍵挑戰。
在這一背景下,建筑工程可持續與智能管理領域的先行者——合肥工業大學土木與水利工程學院副教授江小燕,提出了創新的“單位成本碳排放”概念。該理念顛覆了傳統的“單位面積碳排放”標準,使建筑項目的環保效率得以從成本維度進行精準衡量,為經濟與環保的平衡提供了新的視角。江小燕及其團隊利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術,定義了建筑項目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邊界,建立了中國建筑碳排放系數數據庫。
不僅在理論上取得突破,江小燕教授還主持開發了兩款軟件技術“小燕鋼結構吊裝施工仿真分析軟件”和“環境碳排放數據分析軟件”,并擁有三項專利技術,包括基于BIM的建筑工程智能投標決策管理系統、基于DEA-GA-BP的智能評標決策系統與方法,以及一種建筑工人身份識別及安全帽佩戴檢測系統。這些創新技術在項目設計和施工階段實現了碳排放與成本的動態平衡,顯著減少了施工中的能耗和資源浪費,推動了建筑項目的綠色化進程。目前,這些技術已在全國二十多個城市的知名企業中廣泛應用,包括合肥、武漢、北京等地,應用企業如中國建筑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安徽寶申項目管理咨詢有限公司等,累計用戶達78萬人。這些技術的應用,不僅有效降低了成本,還使項目的可持續性提升到72%,同時大幅減小了對環境的影響。
江小燕在學術領域同樣成就斐然。她在國內外權威期刊上發表了多篇重要論文,創新成果為行業專家提供了寶貴的思路,激發了廣泛的學術討論。她的研究不僅對學術界產生了深遠影響,也為行業實踐提供了有力支持。此外,她還參與編寫了《建設工程招標控制價編審規程》和《安徽省地方標準-建設工程招標代理規程》,為工程招標與項目管理樹立了新標準,推動了行業的規范化發展。
在行業變革的關鍵時刻,江小燕提出的“單位成本碳排放”不僅是一個技術指標,更是一種全新的行業發展思維。展望未來,江小燕的研究成果有望在更廣泛的領域中推廣應用,成為中國乃至全球建筑行業綠色轉型的重要推動力。(周 暢)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