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河南深入挖掘黃河文化蘊含的時代價值,將黃河文物保護利用成果融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大局,講好新時代“黃河故事”,叫響“行走河南·讀懂中國”品牌,推動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努力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黃河文化旅游帶。
古建生輝黃河邊
10月12日,黃河岸邊的武陟縣嘉應觀迎來了一批又一批的游客。他們在這里參觀古建筑文物,制作黃河泥塤,體驗“黃河號子”,了解黃河流域地形地貌。
大禹“疏川導滯”、漢武帝“瓠子堵口”、王景“修渠筑堤”、賈魯“疏塞并舉”……河南是千年治黃的主戰場,也是黃河流域文物和文化資源富集地。中國“八大古都”的鄭州、安陽、洛陽、開封都集中在黃河流域。河南黃河沿線有5處世界文化遺產,居沿黃9省區第一;有16處國家級大遺址,居沿黃9省區第一。
河南省文物建筑保護研究院院長楚小龍介紹,該院近年來進行了河南省黃河區域不可移動文物資源調查。這是一次全面、系統和深入的文化遺產摸底工作,包括黃河流經地、故道及泛濫受水區域。此次調查成果顯著,不僅梳理了河南省黃河流域豐富的文化遺產資源,也展現了黃河文化在河南的深厚底蘊和獨特魅力。
國家文物局等部門聯合印發的《黃河文物保護利用規劃》明確要求,加大黃河流域文物建筑保護力度,加強泰山、曲阜孔府、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筑群等代表性古建筑保護修繕,保護傳承傳統營造技藝。加強嘉應觀、濟瀆廟等治水文物,鄭國渠等水利和農業文化遺產,黃河古棧道、黃河古渡口等交通遺跡的保護。
河南省文物建筑保護研究院文化遺產保護利用中心主任孫麗娟說,近年來該院進行了大量黃河流域古建筑、石窟寺、古城古村落保護規劃工作,如偃師二里頭遺址宮殿區保護展示、鄭州商城遺址東城垣保護展示、登封中岳廟修繕保護設計、開封城墻本體保護、武陟嘉應觀文物保護規劃、商丘歸德府城墻保護規劃、輝縣百泉文物保護規劃等。
游戲《黑神話:悟空》的火爆再次引起游客對安陽寶山靈泉寺的關注。寶山靈泉寺是河南石窟石刻文物保護和研究的重點對象,河南省文物建筑保護研究院持續對靈泉寺的寺院遺址與附近的石窟、摩崖石刻等進行了考古調查、發掘清理、研究闡釋等工作,近期為靈泉寺石窟整體建立了一套高精度、真彩色三維文物模型,為實現長久的數字保存和今后持續的轉化利用奠定了堅實、科學的基礎。
沿著黃河去研學
今年暑期,河南省文物建筑研究院舉辦了兩期“營造中原·豫見古建”中小學生古建主題研學活動,邀請中小學生在古代建筑中追尋歷史的回響。
《黃河文物保護利用規劃》明確要求,創新黃河文物展示利用途徑,創新大遺址展示形式,提升考古遺址博物館展覽水平,鼓勵具備條件的展示場所開展數字導覽服務和遺址現場數字化展示。
楚小龍介紹,近年來,河南在黃河流域考古、大遺址保護和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古建筑、石窟寺保護利用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與此同時,積極推動革命文物保護利用持續走向深入,從博物館、紀念館陳列展覽到紅色文創,革命文物價值挖掘不斷得到深化。
文物研學成為河南“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一代一代傳下去”的重要抓手。
河南很早就把黃河文化研學確立為河南研學旅游的核心內容。2019年,河南正式啟動黃河文化研學旅游工程,努力講好“黃河故事”。三門峽建設中流砥柱研學中心,洛陽融合100座博物館和五大都城遺址打造多樣化的歷史文化研學精品路線,開封市依托“城摞城”打造研學黃河品牌……全省形成了競相開展黃河研學的新局面,到河南研學黃河蔚然成風。2022年,“行走黃河·讀懂中國——研學黃河”進入港澳青少年內地游學聯盟評選的年度“港澳青少年內地游學潛力產品”名單。
以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文旅產品為抓手,沿著三門峽-洛陽-鄭州-開封-商丘黃河文化大遺址走廊,一條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黃河文化和旅游帶已然形成,黃河、漢字、古都、功夫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IP的國際影響力與日俱增。
河南省文物局有關負責人說,近年來,河南全面加強不可移動文物資源保護管理利用。創新文化遺產展示傳播和文物利用新方式,讓文物動起來、活起來,融入群眾日常生活,為推動文旅融合發展貢獻了文物力量。 (張體義 劉曈)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